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武汉市农业现代化数字创新基地的申报,新洲区高效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工作已经正式展开,有想法的朋友可以积极申报起来,有疑惑的朋友随时来咨询申报易小编寻求答案,希望对各位的申报工作有所帮助:
一、目标任务
根据新洲区蔬菜产业发展实际,新建有机蔬菜示范区数字化项目1个,高效设施蔬菜示范区项目1个,示范引领全区蔬菜生产提质增效。
(一)面积目标任务。有机蔬菜示范区数字化基地内种植品种获有机农产品认证,数字化设施覆盖园区蔬菜等作物面积不少于200亩,且有50亩设施农业生产区(包括钢架大棚、智能温室和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区)。高效设施蔬菜示范区基
地面积不低于100亩,新建农用连栋温室面积不少于50亩。
(二)管理目标任务。紧紧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实现蔬菜基地技术有创新、产品可追溯、品质有提升、效益可持续、联农更紧密。
二、项目内容
(一)有机蔬菜示范区数字化项目。充分利用5G、物联网、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蔬菜生产数字化,重点建设环节包括(1)配置工厂化育苗智能设备和种苗生产管理系统,实现全程智能化育苗;(2)建设生产过程管理系统,配置生产环节和生物本体监测、环境远程调控、水肥药精准管理、智能植保、自动作业、生产过程质量管理设备视频监控等相关设施设备,实现智能化生产;(3)建设采后商品化处理系统,配置清洗去杂、分级分选、计量包装等一体化智能设备、实现采后处理全程自动化;(4)建设智慧化设施管理系统,实
现农资、人员、成本、设备、农事、收成等精准管理。以上建设环节技术规范可参考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印发《国家数字设施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技术指南(第一版)》(见附件2),业主可根据基地实际情况选取其中部份或全部环节实施。
(二)高效设施蔬菜示范区项目。建设连片50亩及以上农用连栋温室,亩均连栋温室及配套等附属设施投入不少于12万元,其技术标准参照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湖北省农用连栋温室建设技术规范(试行)》(见附件3);配套设施设备包括水帘风机自动降温系统;电动内、外遮阳系统;自动化水肥一体化全套设施;防虫网等物理防虫装置及出入口缓冲间。物联网智能温室监测系统、数字化可视系统及管理工作平台(根据生产需求配置)。
三、项目资金
(一)资金来源。根据《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22年第五批市级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武财农[2022]575)文件精神,统筹整合涉农专项资金700万元,其中市级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区本级统筹配套涉农资金200万元。
(二)资金安排。有机蔬菜示范区数字化建设类项目奖补资金400万元,高效设施蔬菜示范区建设类项目奖补资金300万元。
(三)补贴标准。执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原则。奖补资金不超过项目工程投资总额45%,其中,有机蔬菜示范区数字化建设类项目,单个业主最高奖补资金400万元;高效设施蔬菜示范区建设类项目,单个业主最高奖补资金300万元。
四、项目实施
(一)项目申报(2023年3月)。根据蔬菜产业发展实际,已申请纳入省级项目储备库的项目,不再重复申请本次项目资金支持,对符合申报条件、并自愿创建有机蔬菜示范区数字化基地、高效设施蔬菜示范区基地的业主,由街镇组织业主向区农业农村局和区财政局提交项目申报资料(见附件1)。
(二)项目评审(2023年4月)。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组织专家(相关领域专业人员)成立项目评审小组,通过包括但不限于材料评审、实地考察、现场答辩等方式,择优确定拟实施主体,拟立项项目,并在政务网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纳入本次项目资金支持对象。
(三)项目建设(2023年5月至8月)。项目实施主体要依据工程类项目建设要求,建立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四制”管理机制,确保立项项目按照设计的建设内容组织实施,区农业农村局和区财政局要加强日常技术指导服务,督促业主加快项目施工进度,完善资料台账,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四)项目验收(2023年9-10月)。项目完成后,实施主体申请所在街镇预验收,并向区农业农村局和区财政局提交书面验收资料和项目绩效自评报告,区农业农村局和区财政局根据街镇验收结果组织专班(或第三方机构)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并及时开展项目工程造价审计,审计投资结果在政府网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依程序据实拨付补助资金。
(五)项目总结(2023年11月)。总结项目实施情况,撰写项目建设总结报告、资金效果评价等,并于12月底前将相关绩效评价情况报市农业农村局和市财政局备案。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农业农村局(由局乡村产业发展科牵头,种植业科、科教信息科、发展规划科、监察室及计财科参与)和区财政局相关科室成立联合工作专班,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进度,日常技术指导,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
(二)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使用项目资金,严禁挤占、挪用、套取专项资金,切实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三)加强项目管理。项目实施主体要明确工作责任,扎实做好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任务完成,并发挥项目持续示范效应。要建立健全项目档案,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项目实施过程和效果。要建立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和项目
形成的资产管理。
(四)加强绩效考核。项目实施主体要总结经验,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实施过程中,要组织有关单位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示范工作开展绩效考评,评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等指标,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附:国家数字设施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技术指南(第一版)
按照《“十四五”数字农业建设规划》部署要求,为指导地方做好国家数字设施农业创新应用基地(以下简称“数字设施农业基地”)项目设计和建设管理,根据数字设施农业基地的定位及当前信息技术在设施农业的产业需求、研发创新、实际应用等情况,进一步细化数字设施农业基地建设任务,明确技术参数、功能要求,制定本指南。
一、基地建设任务
(一)共性建设任务
1.建设智慧设施农业管理系统。连接基地所有传感器、智能设备、信息系统等,汇聚投入品、产出品、生产任务、生产过程、人员、仓库、成本等各类数据,构建环境智能调控、水肥精准管理、精准作业、生产任务管理、市场分析等智能模型,打造设施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管理中枢,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自动预警和辅助决策,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效率。
2.数字化育苗。主要包括智能环境测控、水肥一体化测控、育苗工厂栽培。其中,智能环境测控包含监测传感器及参与环境控制的设备。水肥一体化测控主要包含EC/pH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和净水设备、灌溉施肥机、回水过滤设备等。育苗工厂栽培设备应配置育苗基质配制、蔬菜精量播种等软硬件设备,实现种苗繁育生产快速、优质、高产、高效;宜配置智能控制的人工环境育苗室,提供组培/催芽/炼苗的最适环境,鼓励采用潮汐灌溉方式的苗床系统,每个苗床应该对应不同的编号或RFID标记,实现为同一个批次种苗准确灌溉,并对每个苗床内种苗定植时间、生长时间、出货时间和生长状况等进行信息化管理。
3.水肥一体化测控。针对无土栽培、土壤栽培等不同模式,按需配置适宜的水肥一体化设备和控制策略。配置EC/pH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及净水设备、灌溉施肥机、回水过滤/消毒设备等,施肥机可以根据种植实际需求实时调整灌溉溶液的EC/pH值,控制系统可以根据累积光照量和温/湿度情况调整灌溉频次和时间,自动记录每个频次的灌溉量。根据需要增加基质称重、回液监测设备、营养液降温/加温设备和营养液增氧等设备,控制系统根据传感器数值自动控制设备启停。
(二)分品类细化建设任务
1.叶菜品类
(1)智能环境测控。配置监测传感器及参与环境控制的设备,监测传感器包括环境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监控摄像头、电能计量表等室内传感器和室外气象站。环境控制设备应根据实际情况选配加温/降温设备、空气循环风机、加湿设备、补光设备、通风设备、二氧化碳补充设备等。传感器和环控设备通过环控系统形成闭环,根据叶菜栽培实际环境需求,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
(2)生长监测及过程管理。叶菜栽培主要分为单层栽培、多层栽培,配置智能化定植、移栽、采收设备,鼓励配置自动化多层栽培、智能化人工光气候室栽培,增加单位面积叶菜的种植量,提高叶菜品质。配置基于物联网智能环境管理系统,实现从定植、移栽、采收、智能物流等环节的生产全过程自动化、降低产品损耗、提升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质量与品质标准化的商品性。
(3)采后信息化管理。配置智能称重、包装等设备,鼓励配置农产品冷链仓储系统、安全追溯系统等,实现蔬菜采后全过程智能化、信息化。
2.茄果品类(番茄、黄瓜、彩椒、茄子等)
(1)智能环境测控。配置监测传感器及参与环境控制的设备,监测传感器包括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监控摄像头、电能计量表等室内传感器和室外气象站。环境控制设备应根据实际情况选配加温/降温设备、空气循环风机、加湿设备、补光设备、通风设备、二氧化碳补充设备等。传感器和环控设备通过环控系统形成闭环,根据茄果栽培实际环境需求,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
(2)生长监测及过程管理。配置高效设施栽培系统,建立作物生长中生长量、产量、种植投入品、产出品等关键生长指标数据监测,以及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操作记录、劳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各项生产数字化管理档案。鼓励配置数字化劳工管理、病虫害防治系统。实现对茄果类作物的生长、农艺操作、用工、病虫害防治、投入产出等全方面的生长进行数字化记录。
(3)采后信息化管理。配置采后产品称重、清洗、分级、计量化包装等数字化智能设备,建立从种子到商品的数字化可追溯平台,实现采后商品信息的数字化管理。鼓励使用物流转运系统、数字化包装流水线,用于生产过程中物质的运输和采收后蔬菜的短距离运输、装卸、分级、包装等作业,以降低劳动力生产成
本、降低病害风险。
3.花卉品类
(1)智能环境测控。配置监测传感器及参与环境控制的设备,监测传感器包括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监控摄像头、电能计量表等室内传感器和室外气象站。环境控制设备应根据实际情况选配加温/降温设备、空气循环风机、加湿设备、补光设备、通风设备、二氧化碳补充设备等。传感器和环控设备通过控制系统形成闭环,根据花卉栽培实际环境需求,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
(2)生长监测及过程管理。配置智能化苗床系统,可以通过PC或者智能手机控制栽培区内的所有设备,盘床可以通过自动化物流线将种植区和操作区连接到一起,盘床采用潮汐式灌溉,可以充分利用回液,通过生产运营管理系统对花卉生产信息进行登记、查询。
4.食用菌品类
(1)智能环境管理。配置多个环境监测传感器及空调、风机、加湿器、LED补光灯等环控设备,实现食用菌设施内环境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参数的精准测量和智能控制。
(2)生长监测及过程管理。配置覆盖自动搅拌、自动装料、全程自动高压灭菌、冷却、自动接种、培养、催芽出菇、废料自动化处理等各环节的信息系统,实现食用菌生产的数字化管理。
(3)采后信息化管理。配置智能化称重、自动化包装等设备,实现蘑菇产品的全程信息可追溯。
二、技术参数要求
(一)环境监测指标
环境参数监测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测量误差要求如下:温度±0.5℃、湿度±3%、二氧化碳±40ppm(25℃时)每个温室内温度、湿度传感器应不少于2个(按栽培区大小均匀布置)栽培区控制误差要求如下:温度±3℃、湿度±8%。
(二)灌溉监测指标
营养液灌溉系统测量误差要求如下:EC值±0.2ms/cm、pH值±0.2pH。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能够实现搅拌原料的含水率测量误差土5%。搅拌原料的pH值测量误差±0.2pH。
(三)智能工艺指标
精量化播种设备,播种效率≥400盘/小时,播种精度≥95%。基于自动化移栽、定植、采收技术,移栽速度≥2000株/小时,定植、采收速度≥2000株/小时。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过程中,自动化装料效率≥600棒/小时。自动接种效率≥200棒/小时。自动挖瓶效率≥200棒/小时。菌棒的污染率≤1%。产品的称重误差±1g。
(四)智慧设施农业管理系统
1.系统应覆盖设施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根据实际
需求设置功能模块,操作界面直观易用。
2.系统应配备对应的数据汇聚与上传模块,由国家数字设施农业创新中心通过接收上传或主动请求的方式,与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并获取数据。
三、数据报送要求
数字设施农业基地应以规定频率、时间、地址向国家数字设施农业创新中心报送以下数据,对未通过数据校验的数据,按要求修改完善后重新提交。基地应确保数据报送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